二樓頂板灌漿後,因逢農曆年,工班放長假,之後又花了一段時間等待我們指定的鋼筋出貨,且我們要求做得好、做得正確,不求趕工,故三樓頂板灌漿離上次二樓頂板灌漿已超過兩個半月,進度龜速,還蒙格友留言關心,真不好意思。
二樓灌完漿後,幾乎整個星期都在下雨,頂板被雨水養護得很好,室內牆即使淋不到雨也不用擔心,因為設了噴水頭定時灑水。溼治養護期間正值全台10℃左右超低溫,混凝土凝固較慢,所以放慢拆除牆模的速度。而在此時,花蓮竟發生芮氏6.5級的大地震,一些房屋、橋樑被震毀,死傷多人,令人痛心。
每當有造成傷亡的大地震發生時,建築的安全性就浮出檯面,被媒體、學者專家大事分析、宣導。正在建屋的我,當然不敢怠慢,趕緊再回顧檢視一番:
1.買地之前即查過此建地沒有地震帶經過,也非液化土壤潛勢地區,我們並做了地質鑽探。
2.建築圖由正牌建築師、結構技師,按921地震後法規從嚴設計。
3.注意建築材料之選擇,也找到優質營造廠,願意不嫌煩的落實標準工法。
4.外子以其力學專業,詳讀結構技師的結構計算書,並加以補強(詳見結構補強),且注意是否確實依配筋圖施工。
5.我則認真吸收建屋知識,了解通盤細節,也因自己的龜毛、細心,觀頭顧尾,抓出了建築師及營造的數項疏漏,得以及時修正。
相信匯集這麼多人的用心後,我的建物應還能達到安全的水準吧?
趁著出國過年之前,趕緊到工地做最後一次的巡視,看看二樓之灌漿成果及核對三樓門、窗之放樣。結果發現標示在三樓地板上的門、窗尺寸很混亂,有些窗寬及台度標示實際尺寸、有些又標示含崁縫尺寸,整層樓只有少數幾個門、窗標示正確。阿政不好意思的碎碎念說:「我這學弟誤會我交代他的話,所以標錯了。」。我請阿政拿來噴漆,我們一起當場一窗一窗更正,直接確認 。再過來的幾天我不在台灣,不能常來工地check check check,千萬不要再出什麼差錯才好呀!(除夕前工地還會繼續拆側模及續接三樓的柱主筋)。
↓ 門、窗尺寸幾乎重新標示。
再來看看二樓牆壁之灌漿成果,已拆出的部份倒是挺不錯的。也許因為這樓沒有較難灌漿的吊模牆,所以整體看來比一樓還好。
↓ 電力開關箱及弱電箱牆壁灌漿結實。
↓ 弱電箱牆壁。
↓ 室內及室外牆都沒有蜂窩。
↓ 窗戶下方牆壁也灌得很好,沒有破洞(開口笑)。
↓ 柱模剛拆完一支,灌得很紮實。
其餘的就等回國再繼續看開獎結果囉!
↓ 離開前看了一下工地的新面貌,防護網架起來了,隔壁鄰居的房子也即將施作地上層。
因為上海、蘇州室外非常冷,室內又暖氣超強,進出室內、室外,衣服穿穿脫脫,忽冷忽熱,初一夜晚回台,我卻感冒了。
雖然身體微恙,還是等不及年假後上工,初三便跑去工地看我們出國那幾天的拆模情況。果然要全部沒有蜂窩不容易,被我找到好幾處,幸好都是表淺的,只有一處已用無縮收水泥補起來,應該是情況比較差的吧? 可惜我已看不到原先的樣子。
↓ 表淺蜂窩。
↓ 已以無縮收水泥補起來的蜂窩。(填補過程中,少部份無收縮水泥從模板下方流出。)
↓ 電梯坑牆壁沒問題。
↓ 樓層間,斷水路壓邊條拆掉後之樣貌。
↓ 三樓柱筋也依進度施作完畢。
年假後,初十正式上工。三樓開始組外模、綁牆筋,而二樓頂板及樑之拆模也同時並行。
↓ 二樓頂板及樑都灌漿良好。
↑整棟房子之頂板皆採用清水模,平整度高,以後不需以厚厚的水泥調整補平,亦不必擔心泥塊崩落之虞。
↓ 三樓組外模及綁牆筋,施作工序及重點與一、二樓相同。
↓ 三樓牆壁配管
↓ 三樓組內模
↓ 三樓頂板,也是最頂樓露臺的地板。
頂板上施工工序雖與一、二樓相同,但畢竟露臺的功能與室內空間不同,所以施作也有差異。露臺這樓只有冷水管,走上、下層筋之間,沒有熱水管,所以上層筋綁好後,不需拉熱水管,水壓也只需測冷水,壓力打到10公斤,測試一天半,壓力沒下降,應無漏水之虞。
↓ 冷水管加壓至10公斤做漏水測試。
因露臺露天,阿政說組模灌漿時,地面要先做預拱,就是讓露臺中間稍微拱起2-3公分,以便雨水能順暢的流到四角落的地排孔。
↓ 地面預拱示意圖
頂樓室內梯間與露臺之間的門檻,阿政也以吊模施作,讓門檻與地面一起灌漿,免得分兩次灌漿留下冷縫,將來易滲水。
↓ 門檻組吊模與地面一次灌漿。
↓ 所有能一次灌漿的地方都組吊模。
↓ 外牆能做壓邊條斷水路的地方都釘上壓邊條。
露臺放水塔及變頻多聯冷氣外機的基座也留了預留筋。
↓ 基座預留筋
另外,同一、二樓一樣,要注水到柱內雨排管,測試雨排管有否被鏍桿鑽破,所幸一切安好。
↓ 雨排管封尾端並注滿水,水位不會下降就是管子沒被鏍桿鑽破。
↓ 露臺上方及三樓室內預先架好養護灑水管路及噴水頭。
↓ 灌漿前撿垃圾
↓ 雇來水車以大水柱沖洗模內。
終於一切就緒,4 /21三樓頂板灌漿囉!
灌漿重點從筏式地基起已陳述多次,茲再簡單紀錄:
↓ 灌漿前一刻,於模板內澆灑水泥漿,加強新、舊混凝土之結合。
↓ 混凝土車內的潤管砂漿丟棄後,再開始灌漿。
↓ 三樓頂板灌漿。
↓ 高流動/一般混凝土取樣做測試。
此次灌漿用了54立方米高流動混凝土及76立方米一般混凝土,皆為3500psi設計強度。氯離子當場檢測,氯離子含量介於0.016-0.02kg/m^3,遠低於規範0.15kg/m^3之下。坍度、流度皆符合設計標準。
↓ 這次也灌了圍牆底座。
從一早8點開始灌漿至中午一點灌完,緊接著人工加機器整體粉光,以增加混凝土的細密紮實度,這對常會淋到雨的露臺樓層特別重要。
↓ 人工加機器整體粉光
↓ 粉光後拉毛完成。
明天一早將以設置的灑水器開始定時灑水養護。
之後結構工程就剩屋突樓層待完成了。
後記:兩天後至工地巡視,灌漿的三樓內、外牆模板都有濕透,濕治養護有確實。讚!
↓ 內牆模板濕透。
↓ 外牆模板濕透。
後記(2018/8/30):
連日下雨,露臺積水(露臺地排故意封起來,因恐髒物流入阻塞。),是最好觀察房子有沒有漏水的時候,看來這個組吊模與地板一起灌漿的門檻非常不賴,在還沒做防水塗層的現在,已經穩穩地把露臺上數日的積水擋在門外,因為沒有冷縫可滲水,太棒了。
↓ 組吊模與地板一起灌漿的露臺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