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三樓頂板濕治滿七天後,開始拆除圍牆牆墩及三樓之牆側模。

 

↓ 圍牆牆墩先拆模,全無蜂窩(才50公分高,若有蜂窩就該打屁股)。

圍牆拆模.jpg

 

之後,續拆三樓牆身外模。

↓ 外模拆除,不敢親自爬鷹架檢視,放大阿政拍來的照片,沒發現蜂窩。

三樓外牆.jpg

 

接著拆內模。每次拆內模,我總是最先檢視最易灌出破洞的電力開關箱及弱電箱等有密密麻麻管線匯集的地方。所幸相關部份在使用高流動水泥(HFC)及適度加大牆厚度之後,三個樓層的電力開關箱和弱電箱的牆壁都灌得很好。

 

↓ 電力開關箱及弱電箱牆壁,灌漿扎實。

開關箱弱電箱牆.jpg

 

↓ 室內牆壁也灌得很好。

三樓內牆.jpg

 

從地基動工到現在的露臺樓層,很多施工程序或工法都是重複的,工班已能清楚我們在意的點,大都會做好,我們花在檢驗的時間也就變短。那天阿政陪我們檢視露臺放樣,我卻看到一些以往沒見過的做法---為什麼露臺地面上要留兩條小溝?且露臺上一個牆腳為何也做了壓邊條斷水路處理?

 

阿政解釋說,屋突層某些部份是室內,某些部份是室外,為了避免室外的水滲進室內,所以在室外那側也得釘壓邊條斷水路,就如同樓下幾個樓層之壓邊條都釘在會接觸雨水的牆外圍是一樣的意思。

 

↓ 會接觸雨水的牆外側都做壓邊條斷水路。

斷水路壓條壓在會碰到水的一方.jpg

 

至於露臺地面的兩條小凹溝也是斷水路的凹槽,將來小凹溝上面蓋的牆,若因與地面相接產生冷縫而滲水,水就會匯集到這條留下來的小凹溝並沿著箭頭方向往外排放,而不會滯留在結構裡,引發壁癌。

↓ 露臺地面的斷水路小凹溝。

露臺上的壓溝.jpg

 

哈哈!房子蓋到現在,我已在工地混了一年半,結果三樓頂板(露臺地板)組模時,我竟沒能意會到這部份需有斷水路處理,且連阿政已釘上壓邊條我都沒看到,竟然直到拆模後才發現,顯然建屋功力還有待加強。其實我懂不懂是其次,最重要的是營造要懂且沒忘記施作才是業主最大的保障。

 

本戶的屋突層灌漿是一個比較大的挑戰,因為除了露臺上方不需屋頂之外,其他全是斜率較大的斜屋頂。斜屋頂灌漿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在斜屋頂的鋼筋上、下面均組清水模板來灌漿,業界稱作穿衣服灌漿法,此法灌漿容易但組模較困難。另一種是只於鋼筋下面組清水模板後就灌漿,此法組模容易,但灌漿困難。澆灌次序、時間控制及粉光等等,在在考驗師傅的功力。

 

我對阿政的要求只有一個:"哪種工法較不會漏水就用哪種工法。" 阿政說兩種工法他都有把握不漏水,且可做得很漂亮。既然這樣就隨他決定囉! 他最後選擇了只組下面模板,因為泥水師傅功夫了得。

 

↓ 屋突層組外模。

屋突樓層組外模.jpg

 

隨著養護時間足夠後,繼續拆三樓樑、柱及頂板之模。

↓ 樑、柱、頂板拆模。

三樓頂板梁柱拆模.jpg

 

灌漿一樓比一樓精進,到三樓拆模時,努力的找,就只看到一個牆角灌得有點缺失,其實這不算是灌漿的缺失,而是牆壁配管時疏忽,電管置放超出保護層所致,還好以後泥作很容易處理。

 

↓ 三樓拆模後唯一看到的不理想。

電管輕微外露.jpg

 

剩下屋突層灌完漿,結構體就完成了,所以水電工班也著手一 一將牆上的插座、開關及冷熱水管出口位置找出(灌漿時這些預留孔常會被水泥蓋到)令我欣慰的是,開封後看到所有籠口彎內徑都亮晶晶的、管牙圈圈分明,這是水電工班有按照要求,在臨時管塞纏上止瀉帶(tape seal)的成果。

 

↓ 龍口彎內徑,管牙圈圈分明,沒有卡上泥漿。

IMAG3082.jpg

 

 

蓋屋前如果不是參閱自建前輩錫大大的部落格,也不懂得要求臨時管塞需纏上止瀉帶。臨時管塞若沒有纏上止瀉帶,灌漿時具強鹼的泥漿易滲入龍口彎或水管接頭,腐蝕接頭或塞住牙管,影響未來與水龍頭的確實咬合而易漏水。採用的南亞龍口彎也是錫大大嘗試過不優的產品後的心得,讓自建後輩的我少走冤枉路衷心感謝。

 

另外也進行各樓層的冷、熱水管測壓。其實各樓層在灌漿前拉完冷、熱水管時,就已經做過測壓,但經過灌漿前的封模,難保這些水管絕對沒被板模鏍桿鑽破,因此這道工序是絕對不能免的。

 

↓ 壓力錶加壓測漏,壓力若有下降即表示水管有破洞,就得設法找破洞處重接水管。

全棟測漏.jpg

 

↓ 不幸找到一個被鏍桿鑽破處,只好挖開牆壁,重接水管。(灌得很札實的牆壁硬是得敲開,真得很無奈呀!)

IMAG3073.jpg

 

在此同時,也要將電線穿入預埋在牆中的電管若遇到穿不過去的地方,八成是封模時,電管也被鏍桿鑽破,導致灌漿時水泥流進電管裡,將電管塞住了,此時又得敲牆重接那段被塞住的電管,師傅辛苦,我心痛,還好鑽破的電管都在牆裡,所以頂多只影響到牆的保護層,沒有波及樑、柱。唉!水電管被鏍桿鑽破好像是宿命,此刻也只能盡力修補,讓水、電管之功能達陣才是上策。

 

蓋屋至今,我終於體會到前輩們說的,「蓋房子不可能全不修改的」。開工前,我總是不解,若規劃齊全,然後按圖施工,為何還需修改,原來工地現場實在有太多無法預期的變數,只能逐步一 一去克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竹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