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筏式基礎"為現代建築常採用之一種基礎型式,然基礎內的空間處理,卻多有不同。有人將其規劃為地下室、儲藏間、儲水槽或雨水回收池,也有選擇回填原土、夯實後鋪上碎石級配的。

 

我們的筏基因深達2.9m,很多熱心朋友建議可把它做成地下室,才不會浪費其空間。這其中也包括營造阿政,真虧他不嫌煩(對他來說不是照圖施工最簡單嗎?)。 其實筏基是否要當地下室,建築師規劃時,我們就仔細考慮過而決定不做了,主要是擔心當成地下室容易潮濕、不易整理,且土回填可使房子重心更穩,較不會頭重腳輕。 現在沒理由顛覆當時的想法,且擔心將建築圖改來改去,施工易出錯,故只有謝謝熱心建議者的好意了。

 

其實回填原土,我們也有些顧慮。擔心怪手、山貓等機具於施作回填及夯實作業時損及地樑,且若夯實不確實,筏基恐有下陷之虞,何況夯實需加水,易導致筏基內溼答答----。

 

阿政建議可以CLSM取代原土回填。CLSM全名 Controlled Low Strength Materials (控制性低強度材料),為一依一定比例,將泥土、粒料、水加上低磅數水泥攪拌而成的材料。因其中含有水泥成份,所以回填、凝固後會變成乾燥、強度較高、蟲蟻不易存活的固體,不會溼答答,且不需以機具進入筏基坑內夯實,僅於坑外以挖土機怪手推平,就能確保CLSM密實(若將CLSM坍度調大一點,甚至可自平),只是費用高出許多。

 

後來阿政建議一個折中辦法,就是將筏基挖出的原土,在工地現場比例加入水泥及水攪拌,成為自拌CLSM。自拌CLSM不但可消化掉挖出來的土方,省去棄土搬運費,且可省下夯實、級配及防水布之費用,所以整體算下來不會比回填原土貴很多,因此,我們就接受回填自拌CLSM

 

↓ 在工地現場用土桶自拌CLSM材料

所有材料在土桶裡攪拌.jpg

 

↓ 用怪手將自拌的CLSM塡入筏基坑推平(圖左側),需要佈地排管的筏基坑先塡到地排預留孔下方(圖右側),佈好管後再繼續回填。

待佈地排管的筏基坑.jpg

 

↓ 筏基內管路佈好後,需架鐵馬、綁鐵絲固定,避免繼續回填CLSM時,管子被沖刷移位或變形,影響排水的順暢度。

筏基內管路全景.jpg

 

↓ 將地排管與預留套管間的空隙以矽利康封口,避免回填時CLSM流入,地震時,管與地樑間才有伸縮的彈性。

地排管與預留套管間空隙填上矽利康.jpg

 

↓ 所有廢水管及糞管之清洗孔拉至後院

地排清洗孔.jpg

管路佈好,阿政先拉水線確認位置無誤後,再邀我們去檢驗。

 

↓ 拉水線

MTXX_20170821_080733.jpg

 

回填CLSM時,筏基內佈管之檢驗很重要,否則一旦回填後才發現錯誤,事情就大條了。檢驗時,我們除了確定排水管、電管、弱電管等沒遺漏之外,阿政也與他的員工,針對洩水坡度、管道間位置及一樓馬桶排水距離----等,一 一進行現場實測 (地樑綁筋放置排水套管時,我們無法親自下坑確認洩水坡度,現在佈管完畢,當然要親眼見到實測數字才能放心),終於費時好幾星期的佈管,一切OK。

 

↓ 用雷射水準儀實測洩水坡度

測洩水坡度.jpg

 

↓ 實測馬桶排水距離 (確定是從未來磁磚完成面起算)

測馬桶排水距離.jpg

 

也檢查管子相接處有否塗上硬質膠合劑確實連接。(若有使用膠合劑,接口處會有透明亮亮的痕跡)

IMAG2071.jpg

 

接續的回填,阿政告訴我們,他會多花些成本叫廠拌的CLSM來填地排管較密集的部份。因為回填自拌的CLSM時,需用怪手一杓一杓挖進坑裡推平,速度慢又恐撞破地排管(即使用的是高品質的南亞PVC厚管,還是不能大意)。若叫廠拌CLSM,他就順便叫台幫浦車來泵送填入,這樣既快又不會傷及地排管。阿政還說,另一個要叫廠拌CLSM的原因是可以讓我這個好奇師母看看廠拌CLSM是長什麼樣子(因為我不斷的問廠拌與自拌CLSM的區別)。喔喔! 身為營造,這麼有誠意地為業主解除建屋的疑惑,真是難得。

 

8/21終於見識了廠拌CLSM,原來廠拌CLSM看起來像黑麻麻的泥巴,與自拌CLSM長得很不一樣,只能說它們只有同樣不需夯實且可保持基坑乾燥的特性。

 

↓ 澆灌時,需先慢慢將管路下方填滿,等其稍乾固後再繼續往上回填,才不會導致管路爆衝上浮。

先填至排水管下方.jpg

 

兩個多小時過去,眼看澆灌順利,很快就要完工了,此時我忽然注意到正在澆灌的最後一格筏基內三支排水管的中段好像比管尾低了一點點,這樣廢水會不會排不乾淨?  (可能是排水管很長,此部份剛好未架鐵馬支撐,工作人員工作時踩在上頭,才出現輕微下沉)。 

 

奇怪,檢驗時,我與外子四隻眼睛怎麼都沒發現,而現在軟趴趴的黑泥巴已灌到管子的下緣,看來似乎很難補救了。由於管子中段稍低只是我的目測,不見得準,於是阿政吆喝幫浦車暫停回填,並再出動水準儀測量,果然這段管路比管尾低了1公分。外子認為,畢竟這段水管,管頭比管尾高了10公分,洩水坡度超過2%,且管徑3",只有中段稍低1公分,排水不致有問題,勸我不要那麼龜毛,說工程既已至此,就不要改了。其實我也知道要改很麻煩,且問題好像不嚴重,並沒有堅持非改不可,反倒是阿政不嫌煩、不放棄,他認為業主既然提出就是有疑慮,就該想辦法解決(他說他都是這樣教導員工的)。

 

十八般武藝在身的他,馬上構想出如何在這軟趴趴的泥巴中將這三支排水管中段往上提1、2公分的方法。在吩咐員工找來所需的工具後,隨即親自上陣,在場全員看他表演。他先將橫跨在水管上的鐵馬鋸斷取出,再用粗木條、鐵釘、鐵絲等,借助地樑上端的鋼筋固定一橫向木條的一端,施作端則請一人站上木條,幫忙踩著下壓,然後用鐵絲綁緊,鬆手後利用橫向木條回彈的作用力,將三支下沉的水管往上拉提,不一會兒工夫就調整完成了。真是厲害,我們都給他拍拍手。

 

↓ 在軟泥中微調排水管高度

調整排水管中段輕微下凹.jpg

 

此次地排管總驗收之前的好幾星期施工期間我們也常到工地做小檢驗,但畢竟我們非專業人員,排水管路圖實在沒有看得很懂,所以不易抓出錯誤。某天阿政發現一支3"支管本該接4"主幹管的,水電卻誤接成3"主幹管, 雖然只是一支管接錯,但因牽扯到很多其他的管,更正的工程不小,幸好有阿政堅持、幫我們把關。

 

↓ 稍下沉的水管中段調好了,就繼續以廠拌CLSM回填到所有橘色橫向管密集處都蓋起來為止。

 

IMAG2088.jpg

 

 

↓ 澆灌完成,隨即以高壓水柱沖洗地樑上被CLSM沾汙的地方。等CLSM乾固後,水管即會定位,屆時就可把調整時用的木條抽出來。

以高壓水柱清洗地樑.jpg

 

接著,阿政做了一件被水電認為瘋了的事–清洗地排管。   阿政認為組裝地排管時難免會有泥土或鋸管子的屑屑進到管子裡,最好把那些髒物沖洗出來,尤其我們基坑的土是CLSM,萬一接地排管時不小心留在排水管裡,乾掉後變硬,地排管就會排水不順,還promise我們,整棟房子完工後,會再將排水管全面清洗一次。

 

↓ 先介紹一件清洗地排管的好物→高壓水刀清洗頭 (這是阿政的秘密武器,傳統洗水管不是用這個洗的)。

高壓水刀清洗頭.jpg

這個清洗頭通水以後,會有四柱水柱,一柱向前噴,三柱向後噴,將清洗頭從管尾送入地排管後,那三柱向後噴的水柱,會將清洗頭一直向前送,直到管頭的地排清洗孔能看見水在管內旋轉,就表示清洗頭已經到達盡頭,然後再將清洗頭往回拉,此時那三柱水柱就變成先鋒,把管壁的髒物清洗出來。

 

↓ 將清洗頭像送內視鏡一樣,從管尾送入。

將清洗頭送入地排管.jpg

 

↓ 當看到地排清洗孔管內有水在旋轉,即表示清洗頭已送至此。

地排管頭看到水在旋轉.jpg

 

現場看完清洗流程,我這個操心大王問阿政,將來入住後,管尾處已填上庭院泥土,那將如何送清洗頭進管內清洗? 阿政說,可以從陰井呀! 並要我放心,有需要清洗時找他,所有房子的問題都可找他,他會幫我處理好。嗯!售後服務不錯喔!

 

地排管清洗完就繼續回填自拌CLSM囉!

 

↓ 筏基回填完工圖

CLSM回填完畢.jpg

 

 

終於一切就緒後敲定9/5打PC。

 

↓ 打PC三步驟:1.土耙 2.土平3.抹刀。其實PC只為易於放樣、避免鋼筋被泥土汙染及使鋼筋保護層厚度均勻,通常只用土耙及土平推平即可,不需用抹刀粉光,但阿政認為這代表他的施工品質

1504584566969.jpg

 

↓ PC完工圖

1504584556733.jpg

 

 

↓ PC只需養護1-2天,以人工澆水即可,不設定時器噴灑。

1504602564185.jpg

 

此次叫了20立方米的PC(2000psi),一個多小時就澆灌完畢,至此筏基工程總算完成,房子即將可以往地面冒出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竹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