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本建案地樑高達2.45m(扣除大底厚度0.45m後),厚度達30-35cm,故我們要求灌漿需濕治7天後才可拆模,但因工班調度問題,結果變成14天後方拆模完成。其實慢點拆模對結構強度是加分的,只是放太久,模板不好拆,辛苦了模板師傅們。

 

迄今房子蓋的進度尚未到高樓層,但已有很多地方是我們無法靠近觀看的了。筏式基礎挖了2.9m深,筏基綁筋時,我們站在基底,最多只能看到下半部的施工成果,至於地樑上端綁得如何, 除非到高處,否則看不到。現在地樑拆模要檢視灌漿有無蜂窩現象,除非不斷的翻越有如九宮格般的地樑,否則也是看不到。然而這些不斷上下攀越之動作,豈是我們這把老骨頭可輕易嘗試的? 還好阿政很幫忙,我們到達不了的地方,他都會幫我們拍照,讓我們可以藉這些照片來檢視施工成果。

 

6/9下午拆完模,阿政來電告知,他已整體檢查過,沒有看到蜂窩,還不錯喔!     我說:「沒有蜂窩,應該說很好呀! 怎麼只是還不錯?」,阿政說:「我們要謙虛一點嘛!不要把話說得太滿。」,其實阿政多慮了,只要不是吹牛,對於自己滿意的施工,在業主面前儘可跩一下,我們反而更安心喔!

 

隔天模板吊走後,阿政隨即拍了21張地樑內內外外的灌漿結果照片,讓沒能下基底檢視的我們放心。

 

↓ 鋼筋比較密集的地方,如樑柱交接及地排管套管補強處,都OK

1497092452759.jpg

 

電梯坑,OK

1497092449082.jpg

 

↓ 各角落、佈地排管套管牆面,OK

地排管牆面.jpg

 

↓ 地樑外側OK

1497092481879.jpg

 

果然都沒有蜂窩,也沒有發現裂紋顯然灌漿隔天,部份西瓜帶未噴水養護之失誤,沒有帶來影響(慶幸)也顯示地樑模板組得很緊密、穩固,且阿政抓的混凝土到場坍度、灌漿順序及搗實都很不錯,感謝所有工作人員的用心,也驚訝於自己有能耐全程觀看,站了8個鐘頭。

 

雖然灌漿沒有蜂窩或裂紋,但我們發現有些地樑頂部,原本綁得好好的主筋與箍筋都分離了。阿政說,那是工作人員施工時在其上踩踏的結果,在進行後續工程前,會把所有地樑頂部的鋼筋綁紮重新檢視一遍,有鐵絲脫落的地方會重新綁好,地樑頂部的水泥殘屑也會用水刀清除乾淨。

 

↓ 主筋與箍筋因施工時踩踏,部分鐵絲脫落而分離。

主筋與箍筋分離.jpg

 

雖然不需修補蜂窩或裂紋,但卻因下雨耽擱了一星期,才開始施作後續工程,清理地樑內、外側之鐵檔頭和鏍桿。

 

↓ 清理地樑內、外側牆面之鐵檔頭和鏍桿。

清除牆上鐵檔頭及螺桿.jpg

 

↓ 地排套管封口也一併拆除

地排套管封口拆除(2).jpg

 

接著進行地樑防水工程。在請阿政估價時,他原本建議防水材採用皂土毯(一種遇水會膨脹變成防水膠泥牆的高規格防水材),但等房子蓋到這個階段,我們對建屋已較有概念,因考慮筏基大底之上、下及側面與泥土直接接觸,保護層留了7.5cm,而地樑兩側也各留了6.5公分保護層,且筏基內及地樑外側,都將回填自拌含有水泥成份的CLSM水氣很少,應該不需用到皂土毯,所以改為塗防水彈泥及貼pp保護板(回填施工過程,pp板可防撞擊及加強防水)。

 

地樑外側及外凸大底塗上防水彈泥,防水彈泥需仔細薄塗數道。

1498126840461.jpg

 

↓ 塗防水彈泥後,貼上白色PP板(上半部待完工)。

半成品貼pp板.jpg

 

pp板完工後即可回填CLSM,在回填之前,趕緊請水電師傅阿萬測量接地線電阻是否在5歐姆以下。若回填後才發現所埋接地銅板符所需,就麻煩大了。

電阻歐母值測試.jpg

 

由於我們要求歐姆值須在5以下,阿萬說接地銅棒達不到要求,必須埋入接地銅板。接地銅板面積為60cm*60cm分散埋於地樑外側三處,深度3.3m左右。在挖好的坑洞中先依序鋪一層鹽及一層木炭,再放銅板,然後覆蓋上泥土阿萬說木炭可吸收水份,鹽可提升導電效果,但鋪放次序要弄對,鹽不可直接與銅板接觸。

 

自建房子常需到無遮蔽物的工地監工,為防房子蓋完,自己變成黑炭,快速老了10歲,前陣子我為外子及自己買了一些抗UV 、 涼感機能衣、褲、帽子、手套及口罩,加上抗UV墨鏡及襪子、球鞋,務必把全身都包起來才放心。以往常常為了是否擦防曬油或遮陽跟我討價還價的外子,曾因沒做防護,僅僅2個鐘頭就曬傷脫皮後,再也不敢與太陽公公坦誠相見,也較能理解我為何要把自己包得像女工

 

為了房子,樂當女工

防曬裝備.jpg

接著就期待回填CLSM囉!  (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竹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