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身體微恙看醫生時,常問醫生這病是怎麼引起的? 而『壓力』常常是醫生口中不可或缺的一項答案,
此時我總是無法認同,常跟醫生辯駁,說自己應該已是最沒壓力的人了。
因為自認嫁了一個有擔當的好丈夫,總覺得即使天塌下來,他都會幫我撐著,
我只不過在他身邊做些幫襯的簡單事情而已,實在說不上壓力。
直至最近某天我犯了一個大失誤,才驚覺其實我一直處在不小的壓力下呀!
我的右腳運動受傷,因西醫復健一年多無效,因此自一個多月前改尋氣功推拿併服中藥的治療方式。
外子陪我前去看中醫時,也順便讓中醫師把把脈,開了一些調養藥方。
大家一定都認同服用水煎藥比現成中藥粉麻煩,但因為水煎藥療效好過藥粉,所以我選擇水煎藥,醫生很訝異於我的選擇,
他說很多病人選水煎藥,後來都不了了之,因為太麻煩了,持續不久,還提醒我每天要煎兩個人、兩份不同的藥,會更辛苦喔!
我告訴醫生,為了健康,我不怕辛苦,一定會堅持下去。
心裡偷偷想,醫師不了解我,我在家裡向來都是包辦這些疑難雜症很繁瑣的煩事,對我來說小case啦!
本來一帖中藥一日份,煮兩次,早晚喝,也沒那麼困難,問題在醫師建議,最好一帖藥兩次煮好的份量混合後
再分兩次喝,這樣藥力才會均勻。
如此勢必煎完一碗馬上煎第二碗,將兩碗混好才能應付一天的兩餐藥。
而我和外子兩人喝成份不同的藥,一天共需要煎四碗,雖然用煮藥壺煎不用擔心一不留意煮乾了,
但約需2小時才能熬出一碗,那麼4碗就要8小時,如果只靠一只壺,壺太累,我也太累,
不但8小時內我得每兩小時不斷重覆倒藥、加水、去藥渣、洗藥壺的工作,而且如此被煎藥的事綁著,
我也很難離開家出去辦點其他事。
於是我準備了兩只煮藥壺,如此一次可同時煎出兩碗,縮短完成的時間。
且為了避免搞混,煮好的藥我的裝瓶,外子的裝大杯子,其餘藥渣續煮第二次。看來事情好像安排得很有頭緒。
豈知那天我趁著煮藥的空檔去睡了個午覺,醒來後到廚房看到怎麼有一碗藥還留在碗裡,
就順手把那碗湯藥倒進旁邊已裝半滿的大杯子,此時才看到第二煮的藥還在藥壺裡,這大杯子怎麼已被我裝滿了?
這時我才真醒了─嚇醒,原來這碗藥是午睡前放著待涼要裝到我的瓶子裡的,如今卻混到外子的杯子裡去了,
當時真的超級懊惱無力。
隔不久外子下班進門,我叫他:「喂,科學家呀! 能不能幫我把這杯我倆成份不同的藥再分離出來呀?」
剛進門一頭霧水的外子,經過我簡單的描述後,回答:沒辦法。
哎呀!我當然知道沒辦法,我只是問心酸的啦!
即使有什麼科學儀器可以分離出來,那也是曠日廢時,來不及當天喝了。
最後將藥渣煮第三次,湊合著喝,最精華的第一煮就這樣被我糟塌了。
自煮中藥以來我就很擔心搞混,因為有壺、有杯、有瓶、有碗,倒過來倒過去的,龜毛的我
為了不想將那滾燙的藥湯馬上倒經塑膠製的漏斗,還要先倒在碗裡等它涼再裝瓶,弄得程序更繁複。
且不同的藥材,煮出的是同樣深咖啡色的藥湯,肉眼根本分辨不出哪碗是誰的,真的很容易出錯,
如此神經緊繃,第一次覺得壓力好大。
想想這比我每天分裝外子與我兩人該吃的西藥和保健食品還困難,雖然分藥有點複雜,有些每天一次,
有些每天2次,也有2天一次的,也有每天一顆、半顆交替的,我們的保骨福善美是一星期一次,
但至少目前還沒出錯過,不過這種需要高度專注力的工作,應該也是一種壓力。
回顧過往,照顧孩子、盯住孩子的安全、家中財務管理、過年時張羅一大家族十多口,近一星期的年夜飯和三餐、
婆婆中風十年----------,再再都有壓力吧? 尤其我的A型性格,凡事力求完美、精準,應該壓力更大。
只是樂天知命的我,總認為那些事都是我份內的工作,不以為苦以為就沒壓力,其實壓力早已沉潛在我的身心,
下次不敢再跟醫生辯駁說我沒壓力了。
- Apr 01 Mon 2013 08:22
原來我是壓力鍋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