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戶所有汙水、廢水管都走管道間,但10來支雨排管因無法集中走管道間,又不想走明管,破壞房子的外觀,我們最後選擇走柱內(水管走柱內需符合規範:管之截面積不得超過柱截面積之百分之四及管徑不得大於5公分)。但雨排管走柱內,需嚴防柱子封模時,被鏍桿鑽破。感謝錫安居前輩給的建議:「想知道雨排管有否被鑽破,可要求營造於模板釘好、灌漿前,在管內灌水做測試。」,於是我們就請阿政利用這段等待鋼筋進場的空檔來做測漏的工作囉!

 

首先,水電師傅需先把每支雨排管的末端封起來,再從管子上端將管子灌滿水,若管子有被鑽破,水位將會下降,甚至很快流光。

↓ 將管子灌滿水,觀察水位變化。

雨排管灌滿水.jpg

 

10來支雨排管一 一灌水監測,正當板模工班很得意地說,他們都很小心,不會鑽破管時,卻在最後一支出紕漏了。此管,水永遠灌不滿,推斷應有破洞,造成水流失了。於是水電師傅拿個手電筒往管內照射,查看破洞的位置。

 

↓ 用手電筒照射管內找尋破洞位置。

用探照燈檢查.jpg

 

水電師傅說,PVC管若有被鑽破或刮傷,其傷口處就會起毛邊,很容易發現的。

↓ 起毛邊樣貌

傷口起毛邊.jpg

 

果然,很快的就發現破洞處在此水管的底部區,隨即請模板師傅將此處的模板拆除,更換新水管。

 

↓ 拆下一片模板,更換水管。

拆掉模板.jpg

 

↓ 模板拿掉後,就看到破洞處了。

鑽破管.jpg

 

↓ 水管更換完畢。

重新接管.jpg

 

由此事件,體會到再小心的工班也難免失誤,很慶幸自己有堅持做測漏檢驗,否則入住以後,將得品嚐這面牆壁漏水的苦果,往上的樓層當然也得繼續檢測囉!

 

11/24總算拿到鋼筋,可以開始樓梯、一樓頂板及樑的綁筋,此時除了水電需穿插配合佈管,也請空調師傅來預埋穿樑/穿牆的套管。因為套管若未按規範位置擺放,會傷及結構(規範請參閱"結構補強"),因此我們非常在乎。施工之前,我花了一個上午的時間,陪空調老闆依規範,將套管位置在圖面上明確標示出來,如此親眼督著做,我較放心,否則他們常只在意套管數量不要遺漏,不太在乎套管的位置。

(早在房子規劃初期,我們就決定全棟使用變頻多聯冷氣外機加吊隱式內機,因此空調早就有全套的施工圖,現在只需確定留套管及冷氣排水位置即可。)

 

↓ 一樓穿樑/穿牆套管位置圖(樑深60公分)。穿套管位置比較沒有嚴格規範。

穿樑套管圖.jpg

 

↓ 預埋套管(套管四周得加上補強筋)。

IMG_2182.JPG

 

↓ 樓梯是繞著電梯走的ㄇ型梯,兩旁皆有牆,所以樓梯之3號橫向副筋需穿入兩旁與牆筋錨定共構,增加強度,4號直向主筋從梯腳直接折彎進入樓梯轉角檯面,不搭接。

IMAG2474.jpg

 

↓ 樓梯起踏之預留筋也與樓梯板筋共構。

起踏預留筋與板筋共構.jpg

 

 

↓ 檯面起踏的梯腳綁了許多補強筋,並以粗好幾號的鋼筋當上下層筋的間隔器。

起踏處補強筋.jpg

 

↓ 樓板之下層筋在樑內搭接(上層筋則需在樓板中間搭接)。

IMAG2466.jpg

 

↓ 樑、柱接頭記得要綁好箍筋與繫筋。

樑、柱交接綁好箍筋、繫筋.jpg

 

一樓頂板為4號雙層雙向鋼筋,下層筋綁完後,先佈電力管、弱電管。

 

↓ 為避免電管重疊,都繞好大一圈才匯集到電表箱。

IMG_2203.JPG

 

電管拉完,拉冷、熱水管,然後做冷、熱水管試壓,壓力打到10公斤,停留一天以上壓力沒下降視為通過。(每層樓都得做冷、熱水管之試壓。)

 

↓ 冷、熱水管試壓通過

二樓冷熱水試壓.jpg

 

工地管理不易,身為營造,阿政很重視人員進出工地的安全,對於我們這種不熟悉工地環境的業主,他會特別留意,只要我們到工地,他都會親自作陪。若因他事纏身,則請他的員工代勞,尤其現在工程進行到二樓,常需爬鷹架梯或佈滿鋼筋、鏍桿的樓梯,危險性更大。

 

另外,師傅們在工地亂丟菸蒂也是令他頭大的事情,雖已三令五申禁止,但效果不彰。那天離灌漿還有一星期左右,我看他請專人在撿垃圾,我覺得這樣會做白工,問他為什麼不灌漿前一兩天再清垃圾,否則這星期又會製造出垃圾來呀! 阿政說,他看不慣工地那麼髒,就先清理了,說他已告誡工班,以後亂丟菸蒂,一次罰三千。唉呀! 我看說歸說,真能奏效嗎?搞不好管太嚴,師傅就拿翹不來了,辛苦阿政了。

 

↓ 專人撿拾垃圾。

撿垃圾.jpg

 

佈完水、電,繼續綁頂板上層筋。因一樓頂板有二樓之降板陽台及迴廊斜屋頂,為懸臂板,除了直向主筋不搭接外,且深入板筋的長度(下圖紅線)至少需為懸臂長度(下圖綠線)之1.2倍,彎鉤入板筋錨定。

 

↓ 懸臂板綁筋。

懸臂板綁筋.jpg

上圖地板上立了一個方形小木桶為放樣孔,是彈線定位用,有了它房子彈線才有個基準點。

 

↓ 樓板角隅補強筋,直向延伸入柱,橫向入樑。

IMAG2510.jpg

 

鋼筋綁完,隨即做最後的封模總整理,此時阿政又為我們介紹另一道他的功夫菜---"在房子外圍釘了壓邊條。"

 

↓ 沿著頂板外圍以長形木角材釘了壓邊條。

壓邊條.jpg

 

壓邊條有什麼作用呢?原來現在釘上壓邊條,拆模後將壓邊條拿掉就會形成一條凹槽,之後此凹槽與上層牆身一起灌漿,可發揮遮斷樓層間,新、舊混凝土相接留下冷縫之滲水作用。

 

↓ 左圖為沒有壓邊條,新舊混凝土交接處形成直線冷縫,若滲水,水就延著冷縫流進室內。右圖為釘上壓邊條後,冷縫非為直線,萬一滲水,水不易長驅直入室內

斷水路 - 複製.jpg

 

鋼筋、板模、水電都就緒後,準備灌漿囉!  

灌漿前的重要工作,撿拾垃圾及沖洗牆底部的屑屑髒物,因為牆有3.6m高,且外牆/內牆厚度只有18cm/12cm,阿政說,要沖乾淨必須靠大水量(非大馬力強水柱),因此,他僱了水車來施作。

 

↓ 水車來了

1513515215084.jpg

 

↓ 花了半天時間,來回載了3車的水,以大水柱沖洗牆底髒物。

大水量沖洗.jpg

 

隔天(12/18)灌漿,我一早到工地,幫浦車已卸掉潤管的水泥砂漿,開始澆灌了。

 

↓ 洩掉會影響混凝土強度的水泥砂漿

IMAG2557.jpg

 

這回灌漿係一樓牆身及頂板一次澆灌,幫浦車的管子吊高高,從一樓頂板往下灌,我站在地面看不到灌漿,只能遙望阿政指揮坐鎮。

阿政督導灌漿.jpg

 

↓ 施工人員攪拌水泥漿,於灌漿前先澆灑會形成冷縫的部位,以增強新、舊混凝土結合。

IMAG2560.jpg

 

應阿政的要求,幫浦車派了8個振動搗實人員,我只看到一小部份,其他人員分散在樓上及一樓室內。

外模振動.jpg

 

因為牆很高,又管線、窗戶多,柱子也很高、鋼筋又密,阿政採用高流動混凝土(HFC)澆灌牆與柱,頂板、樑、斜屋頂及樓梯則仍用一般混凝土。

兩種混凝土總共用了181立方米,設計強度都為3500psi,可抽驗6顆混凝土做抗壓測試,我抽驗的兩車混凝土皆為高流動混凝土。高流動混凝土之取試體及氯離子含量測試與一般混凝土一樣,只是品管員說一般混凝土測坍度,高流動混凝土則是測流度。(此次氯離子含量介於0.021-0.028kg/m^3,遠低於規範之0.3kg/m^3)

 

品管員以標準量筒裝滿混凝土後,抽掉量筒,讓混凝土自然坍塌在一塊鐵盤上,然後量其縱橫兩線的長度加以平均,即為其流度。

 

↓ 將下圖兩條黑線之長度相加除以2即為流度。

流度測法.jpg

 

↓ 測得流度60cm(60X60)(此次設計流度為55cm-65cm)

測混凝土流度.jpg

 

灌漿日雖然天氣很冷,但我仍跟著陪到下午四點斜屋頂人工抹刀整體粉光並拉毛完畢。至於頂板平面部分則是以拍漿機整體粉光,必須等混凝土稍乾時,才可上機器。阿政說,師傅們機器粉光並拉毛完畢時,已是晚上10點了,他帶了熱食給他們暖暖肚子,忙碌的一天大家都辛苦了。灌完漿當晚半夜下了些雨,隔天放晴後,開始設定時器灑水養護七天,一樓牆面灑水器噴灑不到的地方則輔以人工澆灑。

 

↓ 人工抹刀整體粉光。

1513597814784.jpg

 

↓ 頂板設自動灑水器濕治養護。

一樓頂板灑水養護.jpg

 

↓ 一樓牆身以手工灑水養護。

以手工澆灑牆壁養護.jpg

 

這次灌漿是開工以來,我看得最不清楚的一次,阿政需全神貫注督工,也無暇提供我齊全的照片,一切只等未來拆模見真章囉!

 

 

後記:此次6顆高流動混凝土,養護28天測壓平均值為369.5kgf/cm^2(5255.5psi)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竹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